| | |
|
2012/07/05■哀伤而抒情的──读何多苓的画
|
|
|
在当代中国画坛,何多苓是一位令人注目的人物。自一九八二年推出油画【春风已经苏醒】以来,他不断有新作问世,画风悄悄地变化,形式、语言在逐渐完善,但他作为画家的面貌却是鲜明的,予人的形象是整体的。他被认为是具有杰出才能的现实主义画家。这现实主义,我想把它称作「哀伤而抒情」的。对,何多苓正是这哀伤、抒情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。
现实主义,有各种各样的派系。批判现实主义、社会现实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青春,离我们很远也很近 ——何多苓和他的绘画
|
|
|
何多苓的绘画看似单薄,其实细腻,有着丰富的色阶和颇令人玩味的手艺技巧。从《春风已经苏醒》、《青春》、《小翟》,到现在的《躺着的女孩》、《舞者》等,他的作品始终给人轻风拂面的感觉,不激荡,却能丝丝的扣动人心。当人们惯以“尖叫”一词形容中国当代艺术时,何多苓算是一个异数,或另类,他那或隐或显,灰度的画作,似乎少了几分“当代”的容貌。事实上,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何多苓的名字就与中国当代艺术的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何多苓的转变
|
|
|
不论你喜不喜欢何多苓,他在当代中国油画史上的地位已经不可改变。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系列作品,特别是《春风已经苏醒》,使人们在浸透了谎言的生活中突然看到一扇朝向真实打开的大门。我在二十出头,还是一位艺术爱好者的时候,我那颗年轻的心,也曾为这幅画所激动。我并不关心 “伤痕美术”这一标签,我读张贤亮的《绿化树》,但那已经不是《春风已经苏醒》的感觉,也不像更晚些时候读索尔仁尼琴《古拉格群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何多苓画风与伦理的形成
|
|
|
1993年,我与何多苓飞上海,去参加一个建筑事务所发起的“二十一世纪新空间”讨论会。飞机黄昏前向虹桥倾斜时,我蓦地想到徐志摩坠机的旧事。其实,作这文明工具牺牲的不只志摩。1911年,第一个把飞机开到上海表演的法国人维龙,也机坠命陨。在江湾跑马埸和静安寺路之间这段距离上,当年的目击者,早已消失,器械却仍发展着,似乎是个隐喻。1923年,科波西埃3就提醒人们,建筑应该像飞机一样,为完善其功能而斗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东方当代油画家——何多苓
|
|
|
何多苓1948年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在家庭的教育下,何多苓自幼喜欢绘画,对于音乐也有特别地爱好。1982年,何多苓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生班。现居成都。
20世纪70年代末,当“伤痕美术”让中国艺术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。何多苓是“伤痕美术”潮流中最重要画家之一,他的《春风已经苏醒》(中国美术馆藏)、《青春》、《第三代人》等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他们眼中的何多苓
|
|
|
艺术批评家眼中的何多苓
近几年何多苓画的都是女人体,我注意到他特别的强调了一种笔触的表现力,非常接近中国传统文人画 “笔情墨趣”的语言规范,每一笔都是靠他的手的敏感,在表达他对对象的感觉和他心中所要的意象。
——栗宪庭(艺术批评家)
何多苓通过将一种优雅的气质带进美术,剔除了有意识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2012/07/05■从忧伤到空灵——何多苓的艺术历程
|
|
|
何多苓最初的艺术创作,是他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期间的《在收获的土地上》和《我们曾唱过这首歌》。前者因种种原因,最终只完成了一张精致的素描稿。《在收获的土地上》画的是几位知青女子劳动完毕后在溪水中洗浴的场景。这张画在当时的突破性意义是:画面中全部是裸女。这也导致此画在当时的特殊政治氛围中难以公开展出和发表。而且,画面所指,既是插队的知青在农忙后洗浴,但不止于对政治风潮的指向或记忆,也有对生命...
详细>>
|
|
|
|
|
| | |